理论观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语境中的自然辩证法逻辑

    范博强;

    恩格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系统论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性,科学把握了自然规律的内在本质。习近平生态思想文明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阐发的自然观为理论根基,同出一辙又与时俱进,以自然辩证法思想明晰了新时代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厘清了习近平“两山论”经济与生态、发展与保护的双向统一关系,开拓了以自然辩证方法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为落实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前提。

    2025年07期 No.22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处理好“着眼大局”与长期执政之间的关系

    刘艳君;苏双;

    “着眼大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政治、人民、实践几个视角分析“着眼大局”与长期执政的关系,对于我们党明确当前、统揽全局、立足长远,长期稳定执政,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两大目标意义重大。

    2025年07期 No.22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自塑”与“他塑”: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谈新时代中国学的构建

    李一纯;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从明末清初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学经历了从传统汉学到现代中国学再到世界中国学的历史演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学正逐步成为“时代显学”。在过去的岁月中,中国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困境,比如中国话语权的缺失、中西文化认知的偏差以及理论创新的乏力。这些问题促使中国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塑造真正具备自主性、独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知识体系。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路径发表重要论述,为中国学在新时代的重构指明了方向。

    2025年07期 No.22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究

  • “三个更加注重”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倪翠娟;孔馨;

    “三个更加注重”是党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最新要求。从改革方法论视角,构建“三个更加注重”的逻辑理路、内在机理和实践进路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从理论、历史以及现实三重维度深入分析“三个更加注重”的逻辑理路,进而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中深入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新征程路上,为落实“三个更加注重”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须从强化系统集成,确保改革协同高效;聚焦重点难点,实现改革精准突破;注重改革实效,推动成果惠及人民这三大方面入手切实取得改革成效。

    2025年07期 No.227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三重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赵博妍;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特质,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成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实践,落实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探索,形成历史、理论与现实相贯通的三重逻辑体系。历史逻辑展现为中华文明民本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理论逻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守正创新,现实逻辑表现为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应答。三重逻辑共同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既是中华文明现代性转化的历史必然,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结晶,更是解决人类发展共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2025年07期 No.22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价值和实践路向

    卫慧芳;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遵循规律、因势而进的历史自觉,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历史自信,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历史担当,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的历史创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价值体现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向、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通行稳、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图景,实践路向为遵循历史规律、把握现代化建设历史大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使命,统筹两个大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创造。

    2025年07期 No.227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强国建设:运行机理、实践路径与价值意蕴

    王军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数智时代浪潮下,数字技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成为必然选择。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利用数字技术的发展优势不断革新各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文化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数智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路径,为深入推进我国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重要学理价值与现实指导作用。

    2025年07期 No.22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新质生产力对工业污染治理“降本增效”的促进作用研究

    王鸿;邓七文;李佳茗;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工业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工业污染治理耗费和显著提升工业废气治理能力,稳健性检验显示结论可信;绿色技术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与工业污染治理能力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在新质生产力和工业治污耗费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可以为各地区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工业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No.227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我国加强新业态从业者税源管理的策略研究

    刘诗雯;

    “新业态”伴随数字经济、人民消费升级而产生,不仅在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税收收入方面蕴含巨大潜力。我国新业态领域飞速发展,但税源管理仍无法适应新经济业态的要求。基于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文章从纳税主体、交易方式、交易过程等角度出发,分析新业态从业者税源特点与监管难点,并对我国新业态从业者税源管理的不足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策略建议,以期提高我国税源管理水平,推进新时代税收治理现代化进程。

    2025年07期 No.22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农业产业数字化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基于TOE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葛文光;孙万挺;

    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TOE理论框架分析,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中数字技术是重要支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载体、政策环境是影响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在技术创新、主体发展和环境优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在强化数字技术支撑,推动产业组织发展和优化政策环境三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

    2025年07期 No.22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走向“未诉先办”:政府治理实践的逻辑转向与样态创新——基于“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的案例考察

    牛艳秋;

    “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的本质要求。本文以“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为案例,深入探讨政府治理实践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的逻辑转向,通过对该平台运作机制和实践成效的具体剖析,从技术嵌入、机制重塑、制度支持等维度探索政府主动治理的系统策略,揭示其对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增强群众满意度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政府治理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5年07期 No.22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应用型数智管理人才多维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太光;荆微微;王艳芳;

    数智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更为高效的管理和决策工具,市场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但也带来如何适应数智技术更新迭代快、数据孤岛和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企业对应用型数智管理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且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数字时代应用型管理能力需求。本文在对传统管理相关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数智时代企业对管理人才的最新需求进行剖析基础上,结合应用高校办学特点和数智时代社会人才需求实际,设计了“能力导向-分类培养-数智赋能-思政育人-综合评价”多维融合的应用型数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为探寻数智时代管理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No.22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社会学研究

  • 签而不约?基于扎根理论的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影响因素研究

    彭辰妍;张倩孺;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作为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城市之一,X市的政策推行总体效果良好,但仍存在“签而不约”的现象。为探讨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签而不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分别对3位医护人员、1位社区工作者及4位社区居民进行数据收集,并借助MAXQDA24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签而不约”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政策因素、居民因素以及过程因素。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施行效果。

    2025年07期 No.22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 罪恶感视域下农村文化反哺的动力分析——基于内蒙古清水河县S村的田野调查

    刘广青;

    信息时代背景下,罪恶感变成农村文化反哺过程中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基于田野调查,通过对田野点32位年轻一代的深度访谈,呈现了文化反哺实践场域中的罪恶感作用机制,论证了罪恶感作为文化反哺的推动力导致了家庭权力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传统家庭权威以一种微妙的互动与调适形式持续发挥着制约作用,影响着子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带来了家庭场域中关系的变化,罪恶感突出地作用在消费、婚姻、生育和电子产品体验过程中,成为农村文化反哺不可忽视的动力之一。

    2025年07期 No.22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 论新时代生态消费观的价值意蕴、培塑内容及路径研究

    姜迪;戴剑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践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中,生态消费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涵盖对自然生态的道德关怀、低碳的消费行为、和谐发展的消费需求以及使命与担当的消费智慧四个方面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生态消费意识、生态消费实践、生态消费网络、生态消费文化等方式培塑生态消费观,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No.22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 新时代西部农村婚姻观念变迁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为个案

    刘雪梅;陈学军;

    婚姻关系是社会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为个案,针对当地村民婚姻观念变迁开展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资料收集,研究分析了达溪镇农村居民婚姻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实现其良性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西部农村群众婚姻观念的积极转变,培育文明乡风,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2025年07期 No.22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文化发展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韩莹;吴鹏飞;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尤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教育载体。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为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前提,因此,就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传统音乐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章立足信息化时代大背景,分析了当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通过打造精湛教师队伍、构建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等措施,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25年07期 No.22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数智化背景下英雄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李琦;

    英雄文化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是中国人民所独有的精神标志,时刻激发和促进中国人民的英雄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因此,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数智技术为英雄文化传承带来新机遇,但英雄文化传承弘扬也面临诸多挑战,这就需要通过构建数字传播矩阵整合资源、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增强沉浸感、建立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普及英雄文化知识、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协同合作等数智化手段实现英雄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增强英雄文化在新时代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2025年07期 No.227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探析

    张琦;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传承及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价值核心,实现真正的文化整合及文化精神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体系紧密结合,使现代中华文化精神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及活力,强调中华文化的文化形态及文化逻辑,彰显现代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及文化建设。通过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的协同发展,实现真正的文化自强并提升社会创造力、价值引领功能,探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影响力及历史发展脉络。

    2025年07期 No.22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教育研究

  • 高校学生评教道德困境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路向

    艾诗根;

    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却一直面临着源自多种因素的影响,偏离了学生评教的本真性,乃至陷于进退两难的道德困境中。学生评教道德困境的形成机理在于对教学有效性缺乏共识性标准、教师无权支配课程背景、学生受制于教师背景因素的搅扰与对学生评教能力和态度的指责。为消解学生评教的道德困境,宜发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耦合作用,重塑学生评教改善教学效果的初衷;培养评教主体相关利益者的道德责任感;减轻学生评教结果粗放解读和误用对教师造成的伤害。

    2025年07期 No.227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 《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者为例

    邱图雅日拉;

    本文聚焦于《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实践,强调《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能够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乡镇行政管理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7期 No.22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 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中文学习策略优化探究

    崔齐;赵梓逾;庞驰;

    随着全球一体化态势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益提高,国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医学。本文基于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探讨当前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在中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中文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水平及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07期 No.22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 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探究

    高嘉星;张元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在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就业维权意识是法律素养的具体体现之一,完备的就业维权意识将有助于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对大学生和法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将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构建和谐的就业市场和助力当代法治建设。目前,在就业维权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存在就业维权法治化程度较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不相适应和大学生就业维权学习主动性较弱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三方面入手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的培育效能,做到提升就业维权法治化程度、高校教学与时俱进和调动大学生就业维权学习主动性,最终,推动当代法治社会的建设。

    2025年07期 No.22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网络圈群化情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怡帆;仝广辉;

    互联网凭借其交互性与便捷性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流模式和信息传播机制。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圈群化现象日益凸显。网络圈群化在促进信息传播共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同时,也导致信息茧房效应、网络暴力滋生、价值观扭曲的潜在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高校、社交平台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025年07期 No.22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视域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赵静怡;

    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稳定性和时代性,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强大功能。将民族精神贯穿于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对多元思想形态环境下强化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求。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视域中考量民族精神教育时,要坚持整体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目标导向、设计衔接性与递进性相统一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方法工具,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视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必然举措。

    2025年07期 No.227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 “O2O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意蕴、现状审思与实践推进

    闫咏梅;米瑞芳;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转向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的教学新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O2O教学模式”助力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载体创新及提升思政教育温度。相对于传统教学“O2O教学模式”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线上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网上资源开发不足、网上解答流于形式等问题。因循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师学生共促共建、高校社会紧密联系的原则,以“线上学知识+线下讲道理”“线上做任务+线下做评估”“线上发疑问+线上解困惑”探寻高校思政课应用“O2O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为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思路借鉴。

    2025年07期 No.227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 审美心理学视阈下悲剧美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薛宜林;

    作为一门以真善美为终极追求且富含人文关怀的学科,如何确保育人成效的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重中之重。审美心理学的出场为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提供了重大契机,二者间具有高度适切性,而悲剧美感的引入则能在美感经验的传达中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旨。其中,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剧美感的真谛正在于诞生自历史必然性悲壮中的崇高,生发于旧事物的先天脆弱和新事物的后天不足;其审美效果源自于对复杂情绪要素的统筹整合,呈现于教育对象的认知、行动及意趣;其心理作用机制起始于对悲剧整体获得感受基础上的局部感知,达成于对悲剧局部进行剖析前提下的整体把握;其应用原则限定于对纯感受层面假性偶然悲剧及其短期震撼的规避,受制于对人心灵层面真性必然悲剧及其过度冲击的缓解,归结于对人思想层面悲剧审美经验及其极端转化的杜绝,是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2025年07期 No.227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4K]
  • 卓越工程师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教育研究

    王益土;王思琦;邓耀力;

    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扎实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教育建设”,把卓越工程师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教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应然之举。本文在分析卓越工程师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上,阐释卓越工程师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教育的模式,提出了完善教育内容、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建立阶段培育体系,以创新与实践为抓手,从思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出发,在联合卓越工程师精神融入教育内容、完善一体化保障体系,实现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由单一向多元、理论向实践转变。

    2025年07期 No.227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9K]
  • 一体化视域下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价值意蕴、驱动要素与必要路径

    杨麒平;侯雪;卢雪娇;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则直接影响其教学效能与育人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内在需要。破解“协同机制缺失”的制度困境、缓解“价值认同危机”的外部压力以及回应“教学胜任力不足”的现实挑战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正向驱动作用,需建立政策-社会-能力互嵌的耦合模型,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强化资源支持;重塑价值认同、构建传播矩阵;实施三维工程、优化评价模型,最终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供给良性生态支撑。

    2025年07期 No.227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3K]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马云霞;代晶晶;

    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建设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激发其养成斗争、实干、创新、担当的精神品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引领主流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提振精神风貌,助力现代化建设。当前,面对复杂网络环境冲击,“佛系”“躺平”心态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到位及家校社教育合力不足等挑战,还需从强化思政课建设、注重实践锻炼、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家校社联合发力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弘扬奋斗精神,砥砺奋斗现代化建设。

    2025年07期 No.227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 下载本期数据